教育思想大讨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jwc@mail.hzau.edu.cn

>> 理论园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习资料>理论园地
纪宝成:为制度化开展国学教育与研究留出一席之地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1日     文章来源:
 

纪宝成在2011212日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上强烈呼吁:请为国学教育与研究制度化留出一席之地。

看到刚刚推出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送审稿)没有将“国学”列为一级学科,作为多年来国学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他深感遗憾!据他分析,质疑者的最大理由是国学的定义过于宽泛,认为随着现代学科体制的建立,传统学术大部分内容已被分别归入文、史、哲等学科之中,这时若要再建立一门国学学科,势必是重复建设,不仅对现有学科体制形成冲击,而且缺乏学理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他认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实践,仅仅以文、史、哲等学科来传承“我国固有之学术”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完全有必要在文、史、哲等学科之外,再建立一门学科,作为对文、史、哲的汇通、补充与完善。其理由有三:首先,以文、史、哲为代表的现代学科体制主要是参照“西学”建立起来的,以此来传承传统学术必然是削足适履,摆脱不了肢解“国学”之弊。其次,中国传统学术是整体之学、博雅之学、汇通之学,强调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注重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所以人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但在现代学科体制下,分科既形成,要强调综合和交叉就应设立国学学科,以弥补文、史、哲的不足,避免对传统学术的肢解、割裂之弊,又可以汇通经史与文史,促进文、史、哲的沟通与融合。第三,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国学是长期以来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设立国学学科,把国学置于整个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既要继承儒学等中国传统文化,也要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突出“大国学”的理念(这里的“大”是有容乃大的“大”),可以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其和谐相处,真正做到“56个民族是一家”,巩固国家的统一。

为了消除人们对国学学科过于广泛的疑问,需要对“国学”概念进行正名,做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国学可以按约定俗成的说法指“我国固有之学术”,但它具有强烈的价值诉求,强调的是国学的价值和意义,认为“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与古代“欲亡其国,先亡其史”的说法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反映的是一种“国魂之学”。狭义的国学则是一种学科之学,它是对我国固有学术中那些不能简单地分割到文、史、哲学科中的内容,如经学、子学等,以及需要汇通、综合的部分的一种整合的研究。由于其地位类似西方的古典学,可以称为“中国古典学”(简称“国学”)。

他说,我们今天进行学科建设,不妨有一点雅量,重新认识和借鉴晚清在对待以经学为中心地传统文化问题上的经验得失。再则,我们现行的学科制度是直接从西方学习和引入的,可是,西方诸国都懂得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此特地设置古典学,为开展其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研究留出一席之地,把自己的传统文化纳入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系,而我们口口声声说自己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漠视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整合性教育与研究,不让“国学”在现行的学科体系中合法落上“户口”,在制度层面上给它传承与发展留出必要的空间,这有些匪夷所思。

他强烈呼吁请为国学教育与研究制度化留出一席之地。希望学位委员会慎重考虑增设国学学科问题,使它能够正式列入《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送审稿)之中。最低限度,也希望在“送审稿”上明确写上允许在少数条件成熟的重点高校中开展“中国古典学(国学)”一级学科设置与运行的试点工作等内容,为国学教育与研究事业的正常进行提供制度化保障。

(摘自《中国高教研究》2011.7/纪宝成)

 

 
 CopyRight@2005-2012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电话:027-87282023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