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
简 报
第2期
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0月21日
10月10日至11日,学校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六楼会议室召开校领导务虚会,就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以及教育思想大讨论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务虚会由校党委书记李忠云主持。校长邓秀新、校党委副书记李桂芳、唐峻、副校长李名家、高翅、周承早、张献龙、陈兴荣,校长助理夏厚俊参加了务虚会。他们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学校事业发展等问题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李忠云在讲话中指出,针对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和思想上的务虚,对于提高认识、解放思想、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形成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科技处、研究生处、发展规划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列席了会议,并参加了研讨。
10月12日下午,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学质量与资源管理处处长楼程富教授作客我校,在图书馆报告厅为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近260名教职工作了题为《关于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若干思考》的报告,这是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专家系列报告的第三场报告。
报告会上,楼程富教授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以“实践、创新、融合、提升”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分析了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巨大挑战,阐述了面对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国内外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改革现状、进程和趋势。楼程富教授认为,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外部环境的改变带来教与学的转变。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变成知识提供及辅助者;学生要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积极的进行自主性的学习;管理者要为学生提供更大自主选择空间,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第二,注重创新教育和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设置个性化学分,扩大学生选择权。第三,重视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加强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开放课程等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促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革,把教学变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研究和探讨,让学生实现从“听者、记者、答者”到“思者、虑者、辩者”的转变。第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开展多元化的考试方法改革,重视评价学习成效和学生的体验、收获,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关注课堂教学、课程质量和学习质量。第五,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大学教学也是一种学术活动,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报告会最后,楼教授与师生进行了讨论交流。
10月13日上午,学校在丹桂楼二楼会议室召开研究生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会。各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领导、研究生教学秘书和研究生处(部)工作人员参会,张献龙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研究生处处长胡承孝主持。
会上,胡承孝回顾了1997年以来学校四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背景及主要成果,并结合学校文件精神和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主题解读了《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对活动的具体安排进行了部署。讨论活动将重点探讨建立全面、多元、全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机制,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社会化和研究生教育管理科学化等;讨论将主要围绕研究生教育体系重构、研究生学位授予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二级管理体制构建和导师队伍建设等议题展开;本次活动将通过多层面、多形式的研讨进一步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完善核心课程和公共课程建设计划,制订“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学位点建设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十二五”规划,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等。
张献龙副校长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学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旨在促进教育改革思想的统一,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持续增长,学校研究生教育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开展多层次广泛的讨论有利于形成共识,为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强调,各学院要利用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契机,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一是查找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确立以专业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思想,培养符合科研工作实际和人才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发挥行政引导作用,统一导师思想,形成全方位关爱研究生的良好氛围。三是审视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环节,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要与现代科技发展相衔接,要有利于创新型研究人才的培养。四是认真讨论研究生的地位和作用。导师要把研究生视为科研队伍中的一员,把他们作为导师思想的继承者、创新者和实践者。五是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体系。
10月16日,教务处全体成员在行政楼217会议室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集体学习研讨,高翅副校长参加研讨。
结合本次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主题和目标,围绕建设研究型大学背景下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实践育人等议题,结合我校实际,针对教、学、管等三个层面需要转变什么观念、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高翅指出,学术育人是研究型大学育人的本质特征,大学的所有活动都应该为育人服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为奋斗目标的华中农业大学,尤应强调学术育人。育人为本,崇尚学术,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表明了我校学术育人的特质,也阐明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要做到学术育人,内容是根本,教师要基于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带到学科前沿,将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思维和领导能力。学生要自觉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实践,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管理者要努力创设科研实践育人环境,处理好刚性管理与柔性服务之间的关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
10月17日下午,学生工作战线在行政楼114会议室举行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部署会,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班子成员、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学生工作部(处)部长甘霖主持。甘霖强调了学生工作战线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抓好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教育思想大讨论是学校大事,也是学生工作战线的大事,要成立工作专班,做好顶层设计,周密安排;二是要抓好活动组织,注重密切与教务战线的联系,精心组织好各项活动;三是要物化成果,认真查找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台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和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制度;四是要切实提升育人效果,要把教育思想大讨与贯彻落实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据悉,为深入推进学生工作战线思想教育大讨论的开展,学生工作战线提出了“四个三”的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是要明确三项任务: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认真组织实施学生工作战线活动、统筹安排学生层面的活动,二是要抓好三项结合:要将此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与当前的学生工作结合起来、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提升全体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三是坚持三个实字: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四是形成三项成果: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物化一批成果和完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学院动态】
10月13日,外国语学院召开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各系(部)负责人会议,就深入扎实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进行骨干教师动员。曾红霞副院长就教育思想大讨论集中阶段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学院党委书记刘朝晖参加会议并提出工作要求。
刘朝晖指出,积极发动师生,充分依靠师生,努力激发师生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热情和智慧是抓好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要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引导全院职工牢固树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确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发展、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新理念,形成学院领导重视教学、教师潜心教学、职工服务教学、师生提升教学的良好氛围;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反思学院近年来在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成效与不足,加强薄弱环节,提高管理水平,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进一步探索实现外语教育教学功能的路径和方法;要制订学院加强外语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外语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推动外语教育教学研究。
经管土管学院全面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10月14日下午,经管土管学院在人文楼M408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专题部署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安排,学院党政领导及全体教职工参会。王平祥副院长传达了学校《关于集中开展2011年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通知》精神,并将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安排进行了详细介绍。学院党委书记关桓达强调,各系负责人要在活动中认真组织落实教师学习和研讨活动,真正把教育思想讨论落到实处,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为引导讨论活动深入开展,学院将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启动“本科教学工程”系列活动、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观摩研讨活动、“落实实践教学年,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系列研究活动、召开教学科研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研讨会、举办教师论坛、学生论坛等多种形式,安排11项具体活动丰富讨论内容,以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生科院召开“实践?创新?融合?提升”实践教学教育思想专题研讨会
10月15日上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核心议题召开了实践教学教育思想研讨会。生科院领导班子成员,学院3位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全体在校教授、实验中心全体人员和年轻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段德君副院长传达了有关文件精神,详细解读了生科院实验实践教学“十二五”规划,强调了生科院将进一步更新教学思想观念,转变“三轻三重”的状况,引导老师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实验中心的科学管理,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强化培养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等。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柳俊教授作了题为“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趋势与生科院实验教学改革进程”的报告,并提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基本实验技能扎实、分析问题能力显著加强、学科前沿知识与技术及时了解、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张红雨教授、杨在清教授、赵斌教授分别围绕生物信息学教学、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等谈了自己的看法。张忠明教授、何予卿教授、何正国教授等就吸引优质生源,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实验室开放,加强招生宣传等提出了建议。
研讨会同时就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议题进行了解读和部署。生科院党委书记陈胜强调,学院将以此次大讨论为契机,在全院就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质量、实验实践能力培养等展开系列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若干意见和建议在全院施行,全面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名师观点】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实验与探索
国家教学名师王石平教授:目前本科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不容乐观,实验课内容应该紧凑合理,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实验与探索,如在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上可采取多样品、多结果式的教学与考核,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与探索。与之配套的就是要强化实验管理,扩大实验室的开放范围、方式,相关实验配套器材应该充足。
国家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经过多年建设,实验课的地位已经从理论课的附属转变为独立的课程体系,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还需进一步精简实验内容,科学归纳知识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
10月16日下午,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依托师生特色互动平台——问学斋,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以“实践与创新——师生共话08级本科生产实习” 为主题,以“实践·创新·融合·提升”为着力点,结合植科院本科学生传统农业生产实践,探讨实践经历、实践创新和实践反思等。黄见良、侯明生、胡立勇、罗朝喜等四位专家、院党委副书记魏友伯、辅导员唐尚书以及植科院11级、10级等30余名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了这项活动。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才有价值。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番脱胎换骨的经历,特别是农业实习,有时需要实践者抛开固有的知识和书生身份,与农村环境融入一片,还要学会同农民交流,要用农民的话语讲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以下是部分学生参加实习的感受:
【学生感言】 实践与创新:把专业知识融入生产实践
08级农学4班雷鹏:实习很累,但很充实,实习很苦,但收获更甜。没有体验过生产实习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经过农村的生产实习,我们对农民和农村的认识更直观更深刻了,我们对专业的信心更足了,我们要学好自己的专业,以后去更好的服务三农,更好的实现我们农学专业大学生的价值。
08级农学3班王晓坤:我们下去实习的时候,农民伯伯把我们都当专家一样对待,确实愧不敢当。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装专家,信口开河,要实事求是,农药不能随便打,一旦打错了,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农户当年收成可能就没了。
08级植保4班王泰:我以前压根儿都没有听说过“油子”这种虫病。后来经过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才发现原来老乡们说的‘油子’就是书上说的蚜虫,看来不下地还真不行。
08级植保3班樊彦忠: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什么都能做好,什么都不在乎,这次神农架实习,让我深深明白了科学就是要细致入微,注重细节,行胜于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的机会一旦失去,再想回头却来不及了!
10级张之洞班李雪岩:听了08级学长学姐们生产实习的经历和反思,让我们大二的同学和大一的学弟学妹们获益很大,也有很多感触。现在我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了,干劲也足了,那就是要学好专业本领,学以致用,为“三农”事业奉献青春。
【教师回音】学以致用,把专业知识奉献“三农”
黄见良:要深知农民疾苦,多到农村实习锻炼,学好本领,回馈农民。
胡立勇、罗朝喜: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踏踏实实打好专业基础,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开阔视角和眼界,三农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实践专题】
优化体系 创新模式 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改革实践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1年7月,是首批湖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批准建设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成立后,以创建“功能强劲、结构合理、通用综合、先进高效”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积极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体系整合优化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层次分明,构建“3+3+1”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实验技能训练和科学思维训练并举”,按照“目标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发展性”4原则,坚持做到基本技能训练与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个性培养与共性培养相结合等4个结合,从群体水平及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等研究层面,构建了“3+3+1”的本科实验教学体系。
3个课程类别:根据生物学规律和生物学必须的实验技术,设置3大实验课程类别,即基础生物学类实验课(植物学、动物、微生物);细胞与遗传学实验课(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遗传学、发育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分子克隆、免疫学、病毒学)。
3个实验层次:每类实验课,以基本技能训练与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为原则,将实验内容和教学方式设计成“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提高性”3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生物学实践技能、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个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在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实验教学体系中设置了1个生物学前沿技术类实验室课。生物学前沿技术实验课,在每年暑假开设,全部邀请国际前沿技术专家开设课程,学生采取分类选学制。组合训练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一是学生选做综合性实验项目;二是课外自选科技活动(创新计划、神龙杯计划、挑战杯计划、中心自主设置的创新项目);三是直接参与教师课题。
二、整合优化,完善七大实验内容模块
在生物学“3+3+1”实验教学体系内部,按照人才成长与培养规律和生物学学科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将生物学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技能整合成7个模块,在模块内部基本按照“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提高性”三个层次设置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内容。
(一)植物学、动物学和微生物学等三大模块
该模块主要以基础性实验技能训练为主,综合性实验设置相对较少,设计提高性实验主要面向兴趣偏爱的学生开设。
(二)细胞学、遗传学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三大模块
该模块主要以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主,在完成综合实验项目的同时,将基本实验技术贯穿其中,这样既训练了生物学科应该的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如无菌操作技术,层析分离技术,PCR扩增技术等,又能将这些技术综合起来完成一个综合的实验项目,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三)前沿生物学技术模块
该模块属于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模块,主要以综合实验项目为主,其内容为动态的实验项目,科研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进展情况可以把当前生物学科最先进的技术引入到本科生的课堂,如大片段DNA的分离--脉冲电泳技术;细胞全蛋白的分离--双向电泳技术;细菌双杂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体外蛋白质及蛋白质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技术、Western等,尽早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喜欢的前沿科学知识,为他们进行研究生专业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同时做到了本硕贯通的无缝对接。
三、与时俱进,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一)利用先进研究技术与方法改造提升传统实验项目
一些传统的实验内容是生物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但是,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这些传统的实验项目在研究方法、研究深度甚至实验理论上有了重大变革,因此,对这些实验在内容、材料、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必须进行更新。这类实验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设计成动态变化性实验,跟踪研究前沿,不断更新和充实新内容,增强实验教学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如:典型教学案例——遗传分离规律实验,将玉米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核恢复基因克隆与定位的部分研究内容引入验证孟德尔第一定律的实验教学。
(二)根据不同实验内容和层次探索多元研究型教学模式
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是在理论课基础上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中心作为独立的实验教学单位,统筹进行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不同实验内容和层次采用启发式、研究式、协作式等多元化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组织实验教学。
启发式实验模式案例——植物结构与分类。百合科植物分类实验因为所采用的材料与平时所熟悉的百合具有很大差异,从而激发了学生想要认识百合科植物的极大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归类百合科不同植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将分类上关于百合科植物分类的学术问题——狭义百合科植物和广义百合科植物介绍给学生,使实验课与理论课融会贯通。
探索式实验模式案例——微生物学。将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设计成一个连贯的过程,学生从前期准备到接种、培养、检测和鉴定等全部独立自主地探索完成。学生因此具有了更强烈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更加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研究式实验模式案例——细胞工程。细胞工程实验课整体设计成模拟研究式教学方式,通过不同的实验阶段训练各种实验操作技术,通过连续的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资料采集,实验后的资料分析和论文撰写使学生受到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训练。
|
本期责编:唐铁军 陈晓琳 审稿:江珩 李寅甲 郑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