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jwc@mail.hzau.edu.cn
  bet365vip的主题是“实践 创新 融合 提升”。即围绕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知识创新、能力构建和素质提升、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科教融...【详细

人物访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物访谈
彭光芒:我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9日     文章来源:
 

此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是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研究型大学这一背景下开展的。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使命是培养精英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必须构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的框架,对我们这样从单一农科发展起来的学校,又尤其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今年6月,被奥巴马称为“美国最伟大的革新者”的乔布斯生前最后一次对媒体公开亮相,有记者问,苹果是在什么地方击败对手的。乔布斯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一个十字路口,两条交叉的道路边各有一块路牌,一块写着“技术”,一块写着“人文”。乔布斯说,苹果正是在这个交叉路口击败对手的。苹果公司的研发团队中,不仅汇集了优秀的IT专家,还有一批诗人、音乐家、画家、摄影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和艺术设计家。乔布斯说:“令苹果电脑变得伟大的部分原因是,在它身上倾注心血的是音乐家、诗人、艺术家、动物学家和历史学家,而他们恰恰也是世界上最棒的电脑科学家。”我认为,乔布斯的思想和他的实践,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作了最通俗的注解。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题的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中,我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在全国高校产生了较大影响,曾一度在农林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情况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加强,以“补课”为主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逐渐不能满足需要,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着两个转型,一是由“补充人文知识”向“培养人文精神”转型,二是由“文理结合”向“文理融合”转型。其目的是消除“理科”与“文科”、“科学”与“人文”的二元对立,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智商与情商并茂,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兼具,境界高,视野宽,胸怀广,能力强的人才。

在人文素质教育转型的视角下,审视我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我们发现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人文素质教育边缘化。在美国高校,通识课程占总课时一般都在35%左右,其中的人文类课程约占一半,占总学分15%左右。在非文科类学士学位计划中,人文艺术类课程占很大比重,例如在哈佛大学工程理学学士学位计划中,学生必须用四分之一的课时修习人文课程。在我国研究型大学中,非文科专业的通识类人文课程也占有很大比重。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17所“研究主导型”大学本科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发现通识教育类课程约占总学时/学分的50%,其中人文社科课程所占比重约为23%。而在我校,通识课程学分仅占总学分7%左右,其中人文类课程仅占总学分3%左右。即使把思政课也算成人文课,也仅占10%左右。我校大多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与课程设置之间看不出逻辑关联,以大学生社团为主力的“第二课堂”成了我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第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滞后。人文类课程数量少,学生自由选择余地小。曾影响过几代学生的大学语文和写作课,几乎濒临灭亡。现有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要么属于“概论课”,要么属于“赏析课”,内容肤浅,知识陈旧,缺乏研究性,与学科前沿相距甚远,难以吸引学生。此外,哲学、历史、传统文化评介、当代文化思潮等课程、体现人文领域多学科融合以及“人文”与“科学”跨学科交叉的课程完全没有。人文素质教育对研究型大学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贡献率偏低。

第三,人文素质教育要素发育不良。在我校本科教育“餐桌”上,人文艺术学科长期属于“配菜”,只是一个点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优,实力不强,办学条件差,资源少而分散。由于缺乏领军人才,无法形成学科影响力和学科发展引导力;由于缺乏学科和专业平台支撑,又难以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由此导致“缺人才缺平台—缺平台缺人才”的“死循环”现象。文法学院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在多方面给予人文艺术学科扶持和倾斜,但远不足改变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生态,人文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形成了全方位的绝对差距,且越来越大。

要破解以上难题,我认为必须采取几个有力措施:

第一,要像重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一样,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尽快对我校人文艺术学科的发展定位、发展策略进行论证研讨,从制度、政策、机制上鼓励相关教师终身致力于面向全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终身奉献于学校的文化建设。

第二,优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确保以国学为主要内容的大学语文课和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为目的的写作课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进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同时,开设农业文明史、社会发展史、科技发展史课程。此外,建议设立人文素质教育创新专项,支持人文艺术通识课从课型到考试进行深度改革试验,建设一批供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的多样化、微型化、组合化、专题化的文史哲艺通识课程。

第三,完全拥护邓校长的观点,整合现有分散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建立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形成资源整合的组团效应,为相关专业的师生释放潜能提供心理空间,为适应此类专业的特点和特殊办学规律创造专业条件,为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构建事业环境,从而缩小人文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强弱、“贫富”差距,使未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框架不出现太短的“短板”和“缺板”。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是要淡化、取代专业教育,而是要从知识结构、精神动力方面加强专业教育,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综合竞争力。二者是相得益彰的。从经营大学、发展大学的角度来认识,人文社科和艺术学科不是消耗性学科,恰恰相反,它是低消耗、高效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学科,它可以促进科教融合和文理渗透,优化学术育人环境,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它在精英人才的内质培养方面具有独特功能,而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它的公共性、异质性、开放性、共享性、普惠性,会使全校师生受益。

 

 
 CopyRight@2005-2012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电话:027-87282023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