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黄秋霞版扫雷……”荟1-435寝室里,一名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的学生高兴地向舍友介绍着她做的游戏“扫雷”,其实这是他们的JAVA老师给他们布置的作业,编写制作应用程序,如“僵尸大战”、“计算器”、“俄罗斯方块”等。
这种动手动动脑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要,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事例,在华农数不胜数。在理学院新闻中心,部门成员利用所学制作了一个“稿件统计与查询”系统,节省了学年末期统计稿件的人力,减少了人工错误。而2008级信息第一党支部成员则利用数学建模的知识寻找到了华农校车的最佳路线。应用化学专业的管恩丽则把实验室里五颜六色的变色化学反应编排成魔术表演,引得路人赞叹……
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师与生,教与学,都需要把这种意识建立,需要把这种思想践行。
什么是知、行、手、脑?知所谓知识,行所谓实践,手所谓执行的专属自己和一直都在的工具,脑所谓指导工具的司令,其实质也是工具,高级的工具。
知和行是什么关系?陶行知在《教育的新生》解释得甚好:“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手和脑是什么关系?中国教育的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中国教育的改革良策是“手脑联盟”。
如何知行合一,手脑并用?极具学习能力的婴孩时代,我们从摸爬带滚的行为中将世界获知,有了行的起点,之后我们通过上学不断地去了解知识,学习知识;再将知识运用到“行”中,指导实际,并以此检验“知”,或完善或摒弃或确认为“理论”。知行合一了,就已经手脑并用了,手脑是工具。
“生”要知行合一,手脑并用,拿“做”来学才是真学。当人才的概念发生变化,由有资格转向有能力,这个意义上的人才一大特征就是:会做事(《合脚的教育》),当英语考试大纲从“以读写为主”到“以视听为主”,我们知道GPA4.0,过硬的笔试能力已配不上人才的称号。随着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所谓一般的高材生比比皆是,凭什么脱颖而出?凭的就是,能做事,会做事。能不能是专业技能问题,会不会是方法策略态度问题。
一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9级的何俊杰兴冲冲地向辅导员祝鑫说了一个他的想法。他打算做一个软件,如果大家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了这个软件,每当打开电脑,只要学校有活动,它就会自动跳出来告诉主人学校有什么活动以及具体信息,主人也可以查到在哪个教室上什么课,哪个教室可以去自习……也就是说,只要这个软件的管理方将信息上传,拥有这个软件的全校师生就可以即时共享上述信息,是一个集广播台广播,教务系统、图书馆查询等于一体的小管家。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杨林麒在暑假于我国最大测量公司——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参加安捷伦春晖计划,成功考取制药医药化学分析高级工程师资格,成为了他班的“仪器分析杨老师”。
这种学生属于自觉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学生,但是学生群体中还存在大量“知行合一,手脑并用”意识差的学生。我们天天说人才培养,很多时候,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追随本质,何俊杰、杨林麒这样的学生也是在教师的熏陶下变得自觉知行合一,手脑并用。
正是有这样的考虑,华农为人才培养创建了大量的平台。挑战杯大赛、SRF、数学建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实验技能大赛……在专业上提供“能做事”的平台,十佳大学生、班长支书、歌手舞星,狮子山讲坛、艺苑……在素质上提供“会做事”的舞台。
“师”要知行合一,手脑并用,拿做来教才是真教,才能更好地“教”,才能引领“生”知行合一,手脑并用。无论是以“实践?创新?融合?提升”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还是以“志存高远、勇担使命,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的两代会,在“师”的层面上,华农老师在意识上已经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并将此付诸意识形态平台,以借助这些平台不断地,相互地,共同地“知”。
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教师,其学生往往也更加愿意、更加会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理学院计算机系章英老师,刚刚荣获我校第十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因为他的课堂运用了大量的动画,在PPT的行文思路视觉排版上,也与众不同,这对她来说不难,她是在利用自己计算机的专业特长而已。她并以华农为例发表论文《农林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知行中发现弊端,手脑中完善教育。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或者教育特长,即使非授课教职工也是,所以“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对其来说不难,而正是这种“不难”惠及了学生。
面对这种视听觉,甚至走出教室授课的课堂,面对这种设计小程序,动手操作的作业,学生怎会不喜欢?教师不去“毁”课堂。面对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教师,学生怎会不喜欢?不去模仿也被熏陶了,教师的言教身教可以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陶行知说过,“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有何用处?事该怎样做便该怎样学,该怎样学便该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这就是“教学合一”的理论。不管是教,还是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老师,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都离不开“知行合一,手脑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