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jwc@mail.hzau.edu.cn
  bet365vip的主题是“实践 创新 融合 提升”。即围绕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知识创新、能力构建和素质提升、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科教融...【详细

建言献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建言献策
浅谈大学教师中的学风建设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1日     文章来源:

   何为“学风”?于学生而言,是学习之风,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氛围;于教师而言,是为学之风,具体体现为教师的教学之风、学术之风;教师和学生作为大学的两大主体,在学风建设中自有其重要地位。然而,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会受到教师的影响。通俗地讲,如果教师建设好了教学之风、学术之分,学生自然会有良好的学习之风。“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一语道出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所具有的主导地位。笔者拟从教学之风和学术之风两个方面浅谈教师中的学风(即为学之风)的建设。

                 教学之风:以人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直接地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因而自觉地将以人为本(在教育上的最根本体现是以学生为本)落实在教育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意义。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学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远非是普遍自明的。一方面,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原有的“小班教学”模式已演变为“大班教学”,面对众多学生,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去关心每一个同学;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较为繁忙,很少有充裕的时间和学生进行课下交流,导致师生关系疏远,弱化了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怀。
  以人为本,倡导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人性化关怀。首先,应充分赋予学生“主体人”的角色,把学生看成是独立、有思想的个体,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出于被动的状态。其次,在现有大班教学的模式下,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如QQ、人人网、电话短信等,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最后,作为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秉承“有教无类”,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与优点,做到循循善诱,将“以人为本”落实到实处。
  以人为本,提倡的是对学生负责的教学态度。作为大学教师,课堂教学是其天职,应当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理念,满腔热忱地对待课堂教学,具体体现为课前教学的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的满怀热情,课后教学的积极反馈等。唯有此,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学术之风:以学术为志业
  “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与真理为友”。学术是对真理之路的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中学术之风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一所大学学风的优劣。
  教师该如何做好学术?一言以蔽之:教师要以学术为志业。“志业”是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即超脱于职业的精神事业。作为一个学者,教师应该以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为己任,作为一所农科院校,在三农建设方兴未艾的今天,更应以农村、农民、农业发展为己任,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服务。搞学术、做学问,不仅仅是学者的职业,更重要的是教师毕生追求的事业,对待这个事业,教师当秉承一种神圣感和使命感,我校许多杰出的教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种神圣感和使命感,正是他们,为我们奠定了华农今天的地位,在我们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
  针对高校教师中个别的学风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就更应该提倡优良的学术之风。当然,这也决不是仅仅要求教师不抄袭、不剽窃,不说假话。优良的学术之风,是要教师富于强烈的道德感与责任心的———教师当有一种为了真理而献身的勇气和信念。不作假,不抄袭,只是一个学者的道德底线,这就象我们要求一个文明人不能随地吐痰一样。王国维先生就曾经说过“所谓学术,就是要觉前人之所未觉” 。学术的核心价值是创新,是发明,是发现,是发展。
  “以学术为志业”对老师的要求就是要创造知识,以严谨的态度去追求真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兴旺昌盛作出贡献,否则只会是低水平的重复或产生泡沫学术。
 


 
文字作者: 任霞[文法学院] 

 

 
 CopyRight@2005-2012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电话:027-87282023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