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jwc@mail.hzau.edu.cn
  bet365vip的主题是“实践 创新 融合 提升”。即围绕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知识创新、能力构建和素质提升、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科教融...【详细

建言献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建言献策
打造“科教融合 学术育人”的新优势和特色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8日     文章来源:

  目前,学校“实践?创新?融合?提升”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渐入高潮,继李忠云书记强调“科研是教学的基础”、高翅副校长提出“学术育人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之后,学校又组织了“科教融合 学术育人”专题研讨会,讨论的主题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肯定与好评。一批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知名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经历与体会发表了独到见解,各学院专家纷纷就“科教融合 学术育人”建言献策。笔者认为,为实现陈兴荣副校长在研讨会上提出的打造“科教融合 学术育人”新优势和特色,必须弄明白为什么要科教融合,方能进一步转变观念,整合教学科研资源,推进育人体制与机制改革,使“科教融合 学术育人”观念内化为自觉行动,落实到工作实处。

  第一,教学、科研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的基本途径。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源于中世纪大学,自1810年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提出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后,科研已与教学并列,成为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的基本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规划纲要》指出“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可见,科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形成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到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创新思维,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道德。
  第二,教学与科研融合是研究型大学的应有之义。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我校第七次党代会已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型大学,教师不仅要教学,也要科研,二者是互促共进的关系。科教融合,可将知识的产生与传播有机统一起来:高水平的科研,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适时更新,做到教学内容经典性与前沿性的统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质量的教学,有利于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丰富教师的学术思路,促进教师知识系统化;学生参与科研,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开阔视野,也可帮助教师探索科研路径,提高科研效率。可以说,科教融合,有利于促进出成果,出人才,为知识的应用,即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创造条件,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第三,学校已初步形成“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良好基础。自1996年成功申报“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后,学校即在基地的依托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进行了“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探索,2009年“理农结合,科教融合,培养生物学创新人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随后,植物科技学院、动科动医学院、园艺林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张之洞班等均在“科教融合 学术育人”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并逐渐在全校推广。具体包括,推进研究性教学,开设研讨课、前沿特色课程、科研训练进教学计划,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进课堂;探索和完善“三田+三早”的实践育人模式、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和学校SRF项目、定期举办的大学生科技论坛、广泛的学术交流等;创新管理机制,课外学分导向科研创新,本科生免试推荐研究生时针对科技创新实行的优先录取和直接录取政策激励科研创新,各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国家、省部级研发平台向学生开放支持科研创新等。
  第四,打造“科教融合,学术育人”新优势和特色正当其时。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努力拼搏,我校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已居高校前列,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重点(专业)实验室、国家研发中心、部省研发中心等39个重大科研平台已成为育人的重要资源,为学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教师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训练。自觉依托科研优势,将科研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和新材料等运用于教学,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包括固化科研成果开设新课,科研进展促进教学内容更新,科研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科研促使教师对学生开展高水平的科研训练指导等。广大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实践,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热情得到激发,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能力得到提高。广大管理工作者也在为进一步整合教学科研资源,推进育人体制机制改革进行着系统思考和整体规划设计。可谓将高水平科研与高质量教学有机融合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打造“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新优势和特色正当其时。
 

 
 CopyRight@2005-2012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电话:027-87282023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