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jwc@mail.hzau.edu.cn
  bet365vip的主题是“实践 创新 融合 提升”。即围绕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知识创新、能力构建和素质提升、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科教融...【详细

建言献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建言献策
教育之自由、创新、实践,事实上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5日     文章来源:

  教育从来都不该是一个严肃的字眼,它应当成为一个鲜活的、自由的、令人舒心的词。现在的教育是由一张张试卷,一个个沉甸甸的手包,一张张疲惫的脸……为基本印象组成的。是的,我们该反思了,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模板?不,教育不能被格式化了,它本该是自由的,它需要创新,它需要学生们投身于实践中,去发现,去获得。

  “自由”是一个不能界定其褒贬的词。不过我还是要说:我们需要自由,教育界本来应有的思想独立,学术自由。我们不该被“综测”、“学分”左右一切,别让分数成为大学教育中评判一个人学习好与差的唯一标准。进入大学前,绝大多数学生都在接受一种“严峻的,有系统的,丝毫不能放松的……泰山压顶式的训练”,倘若教育蜕变成训练,那么现代教育几乎拥有古代教育理学与科举所有流弊。

  自从恢复高考之后,由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知识改变命运”的大力宣传,现代教育对知识的偏重趋势日趋显著。于是青少年一代就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恶性竞争之中,这种教育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纪律,服从组织管理,听从老师安排,接受知识灌输,以便在高考中获胜。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大群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老师则一遍遍地告诫他们应该听话,应该怎样做才是有前途、有出息的孩子。凡是稍有越雷池的,便是不听话的、没出息的孩子。这样子教出来的是怎样的一群孩子?全都听话,全都毫无特色,循规蹈矩,于是没有创造性,没有色彩。

  自由往往意味着背叛,然而热爱自由是人的天性。教育只是引导、培育的作用。正如我们疏通河道,只是为了让河水不致泛滥,我们稍加施肥,只是为了让花儿在自然中更加美丽的绽放。所以现代教育只需培养学生本质的善良和做人的道理,至于人生道路的宽广,必须自由的选择自己的方向。那么少一些课堂的灌输,多一些去图书馆自主查询,自主筛选有效信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毕竟我们的路要靠自己来走,那么要少一些思想上的禁锢,教育要引导学生的思想向开阔处延伸,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前沿的科学与思想,自由碰撞的道路上学生们可能走得更艰难,但是会更心甘情愿,至少会是卓有成效的。

  思想自由了,才有创新。至于创新的重要性,早已经是不言而喻的。北大的百年校庆上,江泽民总书记就提出了“高素质、创新性”的指导性意见。他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教育既然要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那么创新能力是此类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大学教育在不断的强调创新之重要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新、探索意识。毕竟,课后的自由延伸才是硬道理。“多看书,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是提升自身科研素质的有效途径”一位教授如此建议学生。

  创新要求大家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将“获取知识”的教学目的观转变为“发展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观。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们普遍需要来自老师、来自学校对创新思想的鼓励,这就需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学生们不仅需要老师传授现成的知识,更需要他引导着探索未知的领域,以便于自己寻找独创性解决的办法。学生不只需要虚心求教,更需努力探索创新以超越老师。也唯有这样“青出于蓝胜于蓝”,我们的大学教育才有价值,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创新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创造的氛围,只有树立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学生们才敢发问,这就需要老师的爱心来包容学生的好奇心。爱心是激发创造力的“催化剂”,好奇心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只一点”,足见好奇心的重要性。年轻人要敢于展示自己的好奇心,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要摆脱“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大学需要“老师导,学生问”。老师负责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教育学生树立自信,敢于向教师挑战。因为时代需要批判型人才,而不是一群人人云亦云,科学需要批判性思维,而不是迷信权威。“韩寒现象”告诉人们敢于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个社会存在的纰漏与阴暗面需要极大勇气,敢于批判的人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前不久,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这次发现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晶体学的权威,两届诺贝尔奖得主鲍林公开声称:谢赫特曼是在胡言乱语,没有什么准晶体,只有“准科学家”。然而,谢赫特曼用自己30年的坚持,勇敢的挑战了当时的权威体系,并且他成功了。

  当然,仅有想法还不够,想得好不如做的好。教师要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人人参与,人人动手,把想法付诸于实践。学校要加强以实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比如让有实验需求的同学进实验室学习,知道自己以后学习的大致方向与框架。让实践学习有助于理论学习知识的理解,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新方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机制。例如:让有志于做研究的人亲自去试验田,发现问题,开展分组讨论以解决问题。在最初的基础教学的开始就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尊重心灵的感受发现,新旧知识的矛盾,再通过实验去将解开这一矛盾。

  此外,实践活动并不能仅限于教学实践,要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因为大学要培养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就需让学生懂得必需的社会知识,让学生感受专业之外的精彩。因为人的灵感总会在不经意间被激发,专业之外有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深处就隐藏着某个巨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就有赖于我们在实践中发现。

  教育之自由、创新、实践,事实上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自由其思想,将创新的方法融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开阔视野,更促进思想上的自由,放佛一个美丽的花环,每一处都有美丽的花瓣。教育就应当是如此美丽。


 
文字作者: 蒋启飞[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CopyRight@2005-2012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电话:027-87282023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