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jwc@mail.hzau.edu.cn
  bet365vip的主题是“实践 创新 融合 提升”。即围绕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知识创新、能力构建和素质提升、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科教融...【详细

建言献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建言献策
一所大学的学风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5日     文章来源:

  其实,关于学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活跃、自由的氛围中,所有人都可以踏出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轨迹。然而,事实上,学风又恰恰成为了大学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沉重的话题。

  相信对于大学生的评论,社会上不外乎两个极端,一种是勤奋向上,有思想有志向,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栋梁之才。另一种便是整日把“挂科光荣”挂在嘴上的朽木一类,而此类往往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版面。总而言之,如今的大学生早已比不得30年前的一代,尤其是当真正融入了大学生活,成为所谓的大学生之后,这种感觉令人痛心、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我们推崇的学风应当是能够促进引导大学生成长成熟成功的学风。
  
  一.明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大学意味着成熟,意味着你将肩负起责任,小到对自己的责任,大到对社会的责任,虽然“责任”二字从小到大一直被提及,但甚至是大学,或者说正因为是大学,“明理”便无疑是学风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作为一所高等学府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氛围。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竟是我从一位学长口中得知的大学生活之缩影,我为之震惊。我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应当弥漫着墨香,充斥着思想碰撞的火花,不论如何,大学是高等学府,而学府二字代表的“学识”,既有学问,又有认识,认识人生,认识世界,先成人而后成才,这恰恰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东西。

  二.尚学:学海无涯,志存高远 
  
  “大师都是通才下的专才。”我已经不记得这句话是何时何地看到的,却一直牢牢地记在心里。
  有些人调侃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已经死了,却还不让别人活。比如说:牛顿、阿仑尼乌斯、洛必达、费马、拉格朗日……”不得不说这句话很经典,但也不得不说这些说话的人很无知。当他们看到教科书上这一个又一个重复多次的名字时,第一感觉不是“这都能想到,太强大了”而是“这都要学,太不爽了”。这是他们的悲哀,又何尝不是大学生的悲哀。
  
  学海无涯,就像爱因斯坦的圆圈,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读中学时,经常听到老师说这些东西了解就行,不用掌握,等上了大学就会学到。于是,我们便抱着极大的热情和好奇迈进了校园。那么,是什么磨掉了他们的棱角,是什么令他们宁愿选择和所谓的“老婆、老公”搂在一起而不愿畅游在书海中,是什么使他们遗忘了最初的梦想,远航的方向?

  三.笃行:锲而不舍,知行合一
  
  明理和尚学都是思想上的号召,而笃行则是行动上的体现。
  
  考试以前,有人在QQ空间上发了一则说说,意思是早上7点钟去图书馆时发现已经爆满,跑遍自习区都找不到空位,并配上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每个人都是一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表情,面前高高摞起要看的参考资料。也许这则说说很平常,很普通,但是在考试结束的那天晚上,当我站在高处眺望对面的教学楼时,这则说说无疑成为了一种讽刺。每间教室灯火通明,却丝毫看不到前一晚的爆满的痕迹,多则5、6人,少则1、2人零散地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嘴角不由挂起一丝苦笑。
  
  也许大多数人会说,这很正常,刚考完试放松放松也是应该的。然而你们可曾听说过:“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这就是距离。
  
  “笃行”二字选自《中庸》里的“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思辨之,笃行之。”这两个字的确不如“明理”“尚学”那么的大气或者说冠冕堂皇,但它却是一个学校学风建设的基本。一个学校再多的呼吁号召,如果没有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没有让实践成为一种习惯,那么一切都只是废话空话,虚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内涵。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这是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具有而现在却有很大差距的品质。

  四.尚德、精业、爱生:欲立学风,先树教风
  
  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是在探讨学风的不足,展望学风的建设。而学风的败坏,最容易归结为学生的不求上进,不思进取。于是,一系列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必将迅速出台。当然,效果会是显著的,至少看起来会是如此。
  
  世界上没有哪一所名校是被吹出来的,没有哪一个人才是被推出来的,都是靠实实在在教出来的。 
  
  学风与教风相辅相成,或者准确地说,学风的建立需要教风的激励。教风不正,学风何以树;教风不端,学风何以正?
  
  从小到大,遇到过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老师,有的兢兢业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自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特有的魅力潜移默化地使我们懂得更多的道理。拥有这样的老师是学校的幸运,遇到这样的老师是我们的幸运。相反,有的老师教学不好好下工夫,却总考虑着办各种补习班,总想着如何拉更多的学生来补课,以赚钱为目的,必定会扭曲教师这样一种原本神圣的职业。毫不夸张的说,遇到这样的老师,或者早已不能称之为“师”的人,会对涉世未深的我们,造成极其大的阴影。
  
  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师德是教风之魂,师仪是教风之形,师艺是教风之本。”着实精辟。具备这三者的老师,必定把教书当成是一门艺术,他们的讲课,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张扬。
  
  尚德、精业、爱生,当一个学校的教风达到无可挑剔的程度,这个学校的学风也必定会趋近于完美。


 
文字作者: 胡思源[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CopyRight@2005-2012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电话:027-87282023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