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根据学校党委和行政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集中阶段工作部署会议。
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是我校良好传统。自1997年始,每四年召开一次,(评估前夕增加了一次讨论)每次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年初,学校把教育思想大讨论作为重点列入工作要点,明确了讨论主题即“实践·创新·融合·提升”。“实践”即实践育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能说会干的能力;“创新”是今后一段时间学校的工作重点,创新包括多个方面,其中人才培养是创新的主体和重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长时期的任务,还有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要注重培养人的批判思维和挑战思维。国外教授在我校作报告,大家都没有提问题的习惯,这说明批判思维和挑战思维比较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创新,仅仅继承原有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敢于挑战,敢于向权威挑战。挑战权威需要意识和氛围,学校最近在推动怎样避免近亲繁殖的工作,由于我们的传统,长期形成的观念,不习惯挑战自己的师长,这些观念不打破不改革,就不可能有创新性思维,学校也很难建成研究型大学。我们的老师上课习惯从头讲到尾,效果却不尽然。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题,学会挑剔,学会挑战,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积极讨论问题,专业课尤其必要。“融合”有教学科研的融合,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用好科研资源,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仅有教学科研的融合还不够,还要有产学研的融合,政产学研用的融合,“用”即成果使用单位对成果的评价,以及学生对科技使用情况的认识等一系列的问题。“提升”就是要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率等一系列提升问题。
我校每届教育思想大讨论也都有主题,且都取得了一些成绩。1997年的大讨论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让教师、干部认识到了改革必要性。通过改革推动了系列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使我校的教学改革一直走在同类院校的前列,教学成果奖连续三届位列全国农业院校之首,湖北省前茅,这些没有改革做基础,思想观念的更新做基础,是难以做到的。2001年的大讨论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为本,崇尚学术”深入人心,2005年是为迎接评估组织大讨论,通过讨论凝练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 “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2007年的大讨论,推动了“质量工程”的进程。每一次大讨论都有办学思想的积累,办学理念的收获,每一次讨论都有物化的成果,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办好学校都有指导引领作用,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
下面,我就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谈几点看法:
一、站在学校整体和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重要意义
教育思想是指对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好教育的宏观理性的认知和看法,同时也是一个办什么的大学,如何办好这样的大学的宏观的认识和看法,是办好学校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先导。教育思想观念解放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甚至是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适时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意义重大。
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契机很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出台,为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最近在全国咨询会议上,又讨论即将出台的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关于提高质量的,一个是关于协同创新的。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些战略性文件,深入讨论理解其中精神,力求思想先行一步,这对我们学校今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讨论,为学校取得更多的资源,承担更多的教改项目,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人才培养水平、科学研究水平,以及学校办学水平,都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一,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是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出台,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改革与发展阶段。《纲要》中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深刻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为我国高等教育指出了明确方向。目前,高等教育生源大幅度减少,我校虽无生源之忧,但也存在优质生源问题,优质生源之战的竞争尤显激烈。
第二,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是我校顺利实现新的办学目标的需要
早在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时,学校就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思考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究竟要有哪些鲜明特色?学科特色是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但学科特色重要支撑是专业特色。去过国外的同志都知道,大学没有专业就没有学科,也没有师资队伍,教育机构就是教育机构,学生是衣食父母,没有学生这个学科就不存在,所以说本科专业、研究生专业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要实现我们的办学目标,首先是要把专业办好,把人才培养放到重要位置。目前我校与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本科专业总量还相对偏少,研究生专业的覆盖面也存在问题。专业结构框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总量偏少,可供学生选择选修的人文素质类课程短缺,而且师资队伍缺乏。怎样加强学科建设,稳定人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
第三,当前本科、研究生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我校一直有重视教学的优良传统,但在我校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尤其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结束后,教学工作中心地位面临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不足:领导投入不足,部分领导干部投入抓教学的时间精力有限,研究教学的时间不多,深入课堂听课也仅限于学校安排的几次;教师投入不足,现在倡导产学研结合,教师积极承担科研任务,但人的精力有限,加之我校教师队伍偏小,因此投入教学的精力大打折扣。目前多媒体教学,老师不备课就可以教学,但是我们都知道不备课,就不会有新内容,新知识,讲课总是老三篇是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性的。老师的能力很强,弹性也很大,关键在投入。比如我们听课,提前通知听课和随机听课,效果就不一样,投入与不投入完全不一样。实事求是的说,投入与质量习习相关。本科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本科教学质量预示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教师投入不足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上任就狠抓本科教学,他认为教学是上坡运动必须着力推动,不推是不行的;学生投入不足,学生投入不足与教师、领导投入不足是相关的。怎么引导好学生,教师的责任很大,往往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当年余国瑞老师的大学语文课的改革,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就使一批学生受益,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写作能力强,在工作岗位上适应很好,部分人因此走上了领导干部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陈旧,教学模式多年不变,随扩招以来,我们的教学都是大课堂讲课,大课堂讲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什么77、78届的同志的与老师感情好,学习积极性高,因为人少、小班。最近学校也尝试作了些改革,但总体面还是小。方法的陈旧,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要引领一批老师带动改革,真正使学生活学活用。
二、注重实效,切实解决若干理念和实际问题
第一,应树立和更新以下几个观念
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包括“办好大学以教师为本”,“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等,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目的,达到促进人的不断发展的目标。
科学的质量观:基本要求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为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奠定基础,思考怎样引导学生不仅学知识,还要学沟通、学交流,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思考怎样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术生涯,发展方向,这些都应在本科阶段基本确定。
科学的人才观:应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多样化的人才观、系统培养的人才观。我校作为全国重点大学,要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应坚持精英教育的人才观,培养精英人才、领袖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此外,还应树立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观。近年来,各种学科竞赛,我校本科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本科生创新不是不可能,而是潜力巨大。在人才培养中,还要注重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选择性。所谓开放不仅是对国外开放,也要注意国内开放,汲取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这样有益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第二,进一步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去年、今年连续两届直属高校咨询会上,刘延东国务委员都指出,要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强调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学校领导的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要求学校领导要亲自抓教学工作,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定期研究教学状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教学资源要更多的向教学一线倾斜,特别要提高本科教学经费比例,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等薄弱环节。高校要努力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确保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服务教学的基本意识和理念,为人才成长服务。我们要正确认识本科教育在研究型大学中的战略性基础地位,围绕“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促进投入优先教学,引导教师热爱教学,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展开讨论,进一步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
第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具有华农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首先要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改就是改问题,而不是将好的传统也改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点突出“创新”。一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审视,确立多元的符合学校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重点要清晰;二是探索科教融合的创新机制,科研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科学研究有很多新知识、新方法可以渗透到人才培养中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三是发挥学校文化传承功能,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四是推进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有难度,要有政策来支持,早在80年代,张启发院士就开展过全英语教学,学校通过奖励30%的工作量给于支持,事实证明学生从中获益不少。因此,要动员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改革;五是推进建立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我校早90年代初开始推进,但进度不大,随着多样化人才观的树立,必修课要大幅减少,学分制将提上日程。
第四,强化实践育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当前人才培养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这是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重点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其次要抓好校内实习;第三就是能走出校园去实习。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纳入工作议程,有些通过学校加强投入加以解决,有些可以通过国家的专项投入来加强条件建设,解决学生产学研结合的问题。抓好实践教学,我们需要从转观念、强基本、抓示范三个方面入手。转观念,就是着力完善实践教学工作的制度体系。树立实践育人、合作育人的观念,更加注重创新性、综合性和协同性。二要强基本,着力强化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三要抓示范,着力发挥实践教学改革成功典型的引领作用,通过典型示范,推动我校实践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五,积极谋划本科教学工程和认真总结教学改革成果
明年即将申报新一届教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是以改革、实践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改革与实践,仅仅是总结是不能为人所信服的。我们的改革要选择在五个方面内容重点建设,这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的重点内容,一是质量标准建设,要建立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二是专业建设,提出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重点建设1500个专业点,实施支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三是课程建设,组织高校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5000门资源共享课;四是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设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1000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0000个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五是教师能力建设,重点建设30个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湖北省也会推进相关的工作。我校质量工程一期在大家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项指标位居农林高校首位,全国高校前列。二期工程如何抢抓机遇,取得更好成绩,需要大家好好谋划,做好方案。
另外,要加紧对以往立项项目的改革和实践,做得好的项目要及时做好总结,扩大影响力,通过简报、期刊杂志加以宣传,以改革与实践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总结、加强提升、加强推广。
三、组织落实,努力完成本次大讨论目标任务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 深刻认识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重要意义。教育思想大讨论是软工作,不抓或抓而不紧,都不会有效果,从而流于形式。各单位要善于利用这一契机,围绕学校改革重点和目标,研讨应形成哪些共识,哪些办学的理念观念,要力求通过本次讨论解决各单位、各学院自身的一些问题,包括观念更新、思想转变、思想解放的问题。如能通过这次活动解决1、2个就是收获。希望全校统一部属,各单位、各学院要有重点,只有有了自己的重点,推动起来才有意义、才有效果。
2.精心组织,不断深化。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大讨论组织工作,保证一定讨论时间;更重要的是讨论要做好前期准备,专家动员,要有积极的引导,以免讨论会变成牢骚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会议的前期准备非常重要,没有准备的会议开了也没有意义。提前准备、专家引导才会有实际效果。
3.率先垂范,虚实结合。各级领导干部、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要认真思考,参加讨论。讨论要虚实结合,既要分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一些问题,也要推动一些改革和实践。希望各职能部门能积极组织、配合组织好相应工作,宣传部门要积极组织发表一些好的文章,好的思想观念,各单位也要动员一些同志撰写能够引领大家思考的小观点、小文章。希望大讨论能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能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能进一步促进实现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谢谢大家!
(根据李忠云书记在2011年教育思想大讨论集中阶段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