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jwc@mail.hzau.edu.cn
  bet365vip的主题是“实践 创新 融合 提升”。即围绕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知识创新、能力构建和素质提升、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科教融...【详细

人物访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物访谈
曹凑贵:拓展校外资源,协同创新,合作育人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0日     文章来源: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按照学校工作安排,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给了我一个命题作文——“拓展校外资源,协同创新,合作育人”,我感觉这个命题很好,它紧扣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实践·创新·融合·提升的主题。到校外实践、产学研结合、校地、校企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现代大学育人的重要模式,也是我校育人的成功经验。

下面我就其必要性、我院的做法,和存在问题及建议三方面谈些不成熟的观点

第一、为什么要拓展校外资源、协同创新,合作育人

这首先是国家“协同创新”的战略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文化传承4方面功能的同时,还特别强调高校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一重要论述对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新形势新要求,国家《科技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对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推进产学研用结合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可见推进协同创新特别是促成战略联盟,既是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是多方联合行动整合资源,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高校必须走出校园,采取主动行动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实行产学研结合、校地结合、校企结合,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我校要实现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就必须抓住这个战略机遇,主动出击,向外拓展,积极参与或主导协同创新。

当然,拓展校外资源还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近些年来,从多种渠道反馈的信息来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质量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在下降,甚至出现,棉花三桃是大桃、中桃、小桃的笑话;同时,我们的学生也多来自城市,或没接触过农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都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然而,校内教学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各学科课程也相互独立,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仍受到制约。学校的教学往往面向学科,而校外的教学则是面向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靠多学科综合。因此学校有义务搭建校外平台,结合实际,面向问题,产学研结合,多学科交叉,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其实校外是一个全新的课堂,学生一个个都认为新鲜,有兴趣,我课题组每年除20多个研究生外,还吸纳30多个本科生,在基地住几个月,剃光头、打赤膊,满身泥巴,问他们是否辛苦,回答是:不辛苦,不仅学到了课堂上没学到的东西,还是他人生的经历和洗礼,他们知道书上写的什么,田里长的怎么样,不同地域环境的差异,农民有什么习惯,农村需要机械化、农业农艺结合有什么问题,等等。通过这些环节的历练,他们不仅获得了过硬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本领,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明确进一步开展创新研究的目标。毕业后找工作也相当抢手,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怎样拓展校外资源、协同创新,合作育人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学、植物保护学都是应用型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都密切结合社会服务,起到了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引领作用。近年来随着行业科技,国家支撑计划、岗位科学家等项目的开展,学院同地方、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广泛联系。拓展了校外资源,建立了科技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具体来讲主要有5方面的工作。

1、积极寻求合作,努力向外拓展。学院积极联系相关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关系,如同中科院、省农科院、林科院;如政府部门的农业厅、海关,如种子企业、农药企业等,去年在傅廷栋院士的倡导下,在学校支持下先后同黄冈农科院、荆州农科院、十堰农科院、恩施农科院、襄樊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还结合行业专项,与科研观测站台建立了相应的合作关系。这都成为育人的重要资源。

2、认真实施项目,互惠互利多赢。合作是以互惠互利为前提的,学院老师对每个项目都认真实施尽到本分,或带项目、或创利润,为地方或企业做出贡献,如积极推动学校111项目,双百计划,目前我院直接实施的有3个项目,还参加相关单位的项目,每年300多人次的活动,同时参加校企结合,目前科技特派员11人,这也成了学生实习的重要基地。

3、建立稳定基地,踏踏实实育人。目前,依托公司或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其他高校提供实习基地,部分通过科研合作联合建设等多种模式,建成校外挂牌基地27个(今年11月份新增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单位20余家。目前我院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三个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全部要求在校外完成,同期参加实习人数400多人,这些校外基地为大规模实习安排承担了80%的任务。

4、完善实践平台,保证实习质量。尽管校外实习有诸多不便,如生活、旅行、保险、安全、经费,特别在夏季、在山区等等,但我们始终坚持校外课程实习。每年承担的《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耕作学》、《农业植物病理学》、《食用菌栽培学》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必须到校外实习,有的1周以上,有的2周以上。

5、产学研结合,扩大基地功能。原来的科研基地变成教学实习基地,如武穴,我院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育种、栽培、植保,涉及10多位老师的科研合作基地,现在成了稳定的实习基地;我们还要打造鄂州基地,不仅培养学生还锻炼年轻老师。原来的实习基地变成科研基地,如九州通—药用植物工程中心。

第三、目前存在问题及建议

尽管老院系老专业长期坚持形成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形式的发展和新的变化,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认识不足,投入不到位,基地水平不高。

政府部门认识不足,目前湖北高校建基地,都是求爹爹告奶奶,政府认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都是高校自己的事,不关地方创新发展的事,江浙整片建好的基地让高校进驻真是让人羡慕。

这次教育部计划建立大批基地,希望整合资源,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试验站、岗位科学家设置等方面的限制,部分能真正发挥实效的优质基地不能入选,可能影响到实习基地资源的扩展。

基地建设缺乏全盘规划:部分科研基地跟教学没关系,教学科研分离;有的本科基地与研究生基地各自为政;学校多数学院之间的基地没有共享,等等。这些结果造成基地不稳定,基地零散、规模小、临时、不规范,资质低下。

因此建议,国家要拓展各类试验站台的人才培养功能;发挥各类科研平台、科技园区、企业等资源的人才培养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考核。

学校要发挥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向外拓展,主动出击形成协同创新联盟,依托科研合作和科技服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基地。发挥战略框架协议的作用,发挥校友的作用,增加投入,建立科研人才培养的综合基地。如中种集团,海大集团等,建立稳定的育人用人平台

2、机制不健全,校外实习随意性、临时性大

基地建设随意,挂牌不接纳实习生、不挂牌随意接纳实习生,有的是靠老师的科研维持,教师自发、教师欠人情债、不规范、临时性,有一年、没一年。有的教师不愿投入,科研资源不愿用作教学资源,投入回报低、学校没肯定;老师不愿下去,带实习耽误时间,下里巴人,人家在追求SCI论文点数,我在乡下做孩子王,注重实际应用的老师没有应有的肯定。

因此建议,对基地要:认证、讲资质、诚信、协同、挂牌、资助、支持、评估,建立高水平基地,建立稳定的岗前联合培养共同体;对学生要:有保障、安全的实习预约、派驻、考核评估机制;对教师要:补偿、奖励、鼓励。

3、培养体系不协调、实践环节难落实

毕业论文、求职、考研、毕业实习冲突。论文是要做的、就业是头等大事、考研很重要,只有毕业实习可以放松,结果越来越缩水,原来是4个月,现在时3个月,还没时间。部分专业把毕业实习移到第六学期暑假,结果又和毕业论文冲突。老师要求做毕业论文就要在实验室做,学生下不去,既然有人可以不下去,那大家都可以不下去。造成实习安排相当问难。

这些新的变化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协调好各种矛盾,我们也正在研究和探索。例如能否把课程往前赶,建议第八学期排除一切干扰,保证实习。

不正确的地方,请多批评。谢谢!

 

 
 CopyRight@2005-2012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电话:027-87282023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