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jwc@mail.hzau.edu.cn
  bet365vip的主题是“实践 创新 融合 提升”。即围绕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知识创新、能力构建和素质提升、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科教融...【详细

建言献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建言献策
布衣学子说华农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1日     文章来源:

  机缘巧合,引导我开始关于教育问题思考的是《南方人物周刊》一期介绍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的文章,我记得那期杂志的封面上赫然印着道玉先生之语:现在大学变成了衙门。
  首先,我认为离开教育体制去谈教育思想是不切实际的,远的不说,南方科技大学之例即为前车之鉴。而这教育体制的问题教育界的老前辈们已讲得非常清楚,然始终没有能够得到解决,其中缘由,大家是心知肚明而又心照不宣的。学校自然是不会让我这“毛头小子”来谈这个问题的。
  再讲那些大家之言也不会对现实起什么作用,毕竟前人已经说得很好,甚至一定程度上也比现在做得好,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没什么改变,因此我就不赘述了。不过,怀着一颗光明的,感恩的,憧憬的,愤青的心,我还是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华农学子的角度讲讲我对教育思想以及我们学校的看法,以表敬意。
  先讲个故事。
  1924年,梁漱溟离开北大,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因为觉得当时的教育不对,先生对学生毫不关心。”他认为,先生应与青年人为友。所谓友,指的是帮着他们走路;所谓走路,指的是让包括技能知识在内的一个人的全部的生活往前走。“教育应当是着眼于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朴实为至要。”
  言归正传。
  曾经,我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我憧憬过大学。尽管新闻里面有很多大学里面的负面新闻,我依然坚信大学是个圣地。这不是盲目无知,我这是朴实的憧憬。在这里,有学识渊博,品德崇高的师长,谆谆教诲,耳提面命,如沐春风;有弥漫着书香气的图书馆,里面轻松舒适,莘莘学子手不释卷,彻夜不眠。校园里处处散发着自由的气息,处处洒落下温暖的阳光。
  然而,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
  我且从“大一不允许带电脑”这一点说起。
  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受高考之压,虽有素质教育之名,实无素质教育之实。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形势下,在高考一考定终身之压力下,在老师及家长的殷切期望、教诲、督促,乃至于逼迫之下,很多人的个性被压制,特长被埋没,发展爱好被称为“不务正业”,浪费时间。经历过高考的人,是精神上受过压制的。在这种违背了教育本质的教育之后,华农的新生往往是怀着对大学的无限憧憬而来,如同我一样。而在带电脑的事情上,个人感觉学校的做法实在不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认为大学理当承担起重新塑造学生个性之责任和义务。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没有个性的人只能拥有一段平庸的人生。学校不让带电脑,原因无非是校方认为同学们缺乏自制力,会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而耽误学业。而我认为正因如此,才需要学校发挥作用,引导新生提高自制力,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并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专注于有意义的事,珍惜时间,勤读力耕,立己达人。这都该学校去引导同学们。这些难道要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吗?那要学校何用?   
  如若校方认为大一不让带电脑是作为大一融入大学生活的缓冲措施,也并无不可。但必须同时跟进对同学们的正确引导。时代在进步,通过电脑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了,这点路人皆知,但又不全知。到底如何利用电脑与网络进行学习,如何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哪些网站非常有价值有特色有必要一看,新生知之甚少,即使现在我们这些大二的学生知道的也不多。那么既然大家不了解,电脑摆在面前,游戏摆在面前,各种学校不希望看到的诱惑摆在面前,而我们又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那么沉溺其中也不该都是学生的错吧?为什么不专门开设一门引导同学们正确有效地利用电脑与网络的课程,而非要选择强制管制电脑呢?
  这样一来,首先在行为上限制了学生,违背了自由之风气;其次会招来学生的反感。况且这样做,大一的学生依然会找到电脑玩个通宵,大二学生岂不是依然会缺乏自制力,大玩特玩。一年的时间过去,同学们并没有从学校的这项用心良苦的政策中受益。如此而言,学校的这项措施,其对耶?其错耶?
  学校教书育人有两种手段:一曰管;一曰教。管,即管束。教,即教化。管束,是中学使用最多的办法;教化,应当是才当前最缺乏的做法。倘有管而无教,管教失衡,学校则有失职之嫌。诚然,管与教对学校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多一分管束,就多一分威严;多一分威严,就少一分平等;少一分平等,就少一分交流;少一分交流,就多一分隔阂;多一分隔阂,就多一分误解;多一分误解,就多一分矛盾。这矛盾的双方自然是学生与学校。这两方若有了矛盾,那学校怎么能发展得好,学生又怎么能发展得好呢?
  我不得不说学校对同学们的管束太多,太细,太死。学校是凌然于学生之上的,而不是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我们。例如,寝室查卫生制度,近乎苛刻,毫不人性,实无意义,整洁舒适不就够了吗?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打分之不合理,之不公平,同学们早有怨言。寝室就是自己的家,自己的家被别人指指点点,随便进出,怎么能安其居,不能安其居,又怎么能乐其业呢?再说这熄灯的事情,我就从来没见过10:40有上床睡觉的同学。很多人都是摸着黑去洗漱的。电是大家共同的需求。若学校不能满足此需求,又片面的认为这样就可以督促大家早点休息。那给同学们带来的只有不便与反感。况且有的同学晚上十分想学习,教室关门那么早,宿舍也熄灯也那么早。让大家怎么学习呢?
  再说这早操之事,听闻我校早操制度已有近半个世纪历史,可见我们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然这均属往事。“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时代在变革,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它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就一辈子抱着它不放,学校总得教给学生们一点批判和反思的精神吧。眼下早操之事,徒有其表,根本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影响到同学们的正常休息。不知学校是否想过,一个女生她需要六点一过就起来洗漱,开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这不会导致她一天都精神不好吗?同学们上课打瞌睡的情况并不鲜见。是的,一日之计在于晨,那得是个人情愿的,早起才会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否则必然是消极的。以一颗消极之心开始一天之生活,这难道是学校的目的吗?当然,老师中也有不同的声音,说早操可以督促同学早起,可以让很多人吃上早饭,上课迟到的人也会少很多。那么举个例子,若一个人感冒了,医生非要说他有点上火,给他开了一味同仁堂上清丸,说这可以散风清热,泻火止痛,对感冒头疼也有些许功效。那么,这药他买不买?
  电脑制度之存废,熄灯时间之调整,早操之存废,理当顺从大部分学生的意愿。至少,也该多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吧。办事须务实,校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同学们的发展,所谓言传身教是也。像某些活动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又不得民心,学校通过自己的权力而迫使同学们参加,这不仅耗费了同学们的时间,也压抑了同学们的个性。学校,应当不是学这些东西的场所吧。
自由平等应当是学校的办校原则,以及教育思想。如若不然,难道学校是培养有知识的“奴才”的地方吗?
  大学,应当是一个有着宽松学习氛围的地方。也应当是一个充满批判和反思精神的地方。这就可以称之为圣地了。畅所欲言,不会因言“获罪”;可以表达观点,而且会受到尊重。包容才是自由的土壤,平等方是博大的基石啊。“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得有独立思考的人才能读得懂,才能实践它。没有个性,何来思考呢。
   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体,在任何事情上,学校都应该积极维护学生的利益。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努力学习,为校争光,处处捍卫学校的荣誉,成为一个彻底的华农人。
  我有一个梦想,有那么一天,我们全校师生共同修订校纪校规。最为平等的一员,作为学校的一部分,我们学生有权参与。
说罢管束,再说说这教化。古人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人的资质有差别,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三不朽的种子应当是在大学种下的。民国末年乱世出英才,有多少不是经过大学文化的熏陶而年少有为的?而如今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很多是为考试做准备的。我们的课堂索然无味,常常是围绕考试展开的,与实际应用差的太远。这无味之中当然有我们学生领略不到的妙处,益处以及实际的用处,但却缺少老师点拨,因为考试不考。那么这样的教学与中学何异?大号的高中?
  我认为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知识,二是人生经验。二者又都必须联系实际。前者是器皿,后者是美酒,这样才有味道,不可缺一。学校就该是这样一个酒厂,而不仅仅是一个瓶厂,哪个厂的利润高,回报丰厚,这是有目共睹的。
当我知道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是全校规模的时候,我欣然而笑。看来学校很重视我们同学的想法,也注重教育思想的讨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辩论,追求真理,这才有大学的气氛。这才是大学所缺少的东西。我坚定的相信学校会认真对待此次讨论,广泛收集同学们和老师们的意见以及建议,锐意进取,而不会只做做表面工作,没任何结果就草草收场了。我相信,不会的。
  古人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然后能大。然也。

 
文字作者: 孙晓伟[食品科技学院] 

 

 
 CopyRight@2005-2012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电话:027-87282023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